編者按: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與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意識,2025年,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色衛士下三湘主題實踐活動暨“世界讀書日”征文活動。活動共征集到作品2400余篇,作者們結合自身環保實踐及身邊事例,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刻感悟,情感真切,富有深度,現對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示。
小學組
我和“無廢城市”的小約定
文/王沁怡(長沙市天心區仰天湖赤嶺學校) 指導老師:彭藝
“哎呀,垃圾桶還要多走幾步繞個道,算了吧!”上周三放學時,我看見鄰居家的小朋友把喝完的酸奶盒往花壇邊一扔,拿著書包就跑了。風一吹,白色酸奶盒骨碌碌滾到人行道中央,像塊臟兮兮的補丁,把干凈的街道都弄臟了。
這樣的“小馬虎”我見過好多!早上買早點的塑料袋飄在樹杈上,像朵灰色的云;放學后的零食包裝袋躺在馬路上,被小朋友的鞋子踩得皺巴巴。有時候,我們班的衛生角都會“藏”著沒扔進垃圾桶的碎紙片——它們好像在說:“哎呀,反正有人打掃嘛!”
可媽媽說,我們的城市就像個大寶寶,需要大家一起愛護。尤其是“無廢城市”,不是說完全沒有垃圾,而是要讓垃圾少產生、會分類、能變寶。上周科學課學了“垃圾的旅行”,我才知道一個被隨手扔掉的塑料瓶,要花450年才能慢慢分解;而如果我們好好收集,它就能變成新的書包、椅子,繼續為大家服務呢!
怎么才能讓垃圾不亂跑呢?我想到了一個“隨身小魔法”——每天上學時,往書包側袋塞一個“迷你垃圾袋”!早上喝的牛奶盒、課間剝的橘子皮、放學買的冰淇淋包裝紙,全都輕輕放進去,等放學后走到小區,分類裝進垃圾桶,再把小袋子疊好收起來,第二天接著用。實踐一周后,我的書包里沒了食物殘渣的怪味道,連媽媽都夸我像個“環保小衛士”呢!
昨天路過社區公告欄,看到“無廢城市”的宣傳畫:藍藍的天空下,小朋友們提著分類垃圾桶,樹上掛著用紙盒子做的小鳥窩,花壇里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我突然想到,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管好自己的小垃圾,那這些畫里的場景,不是很快就能變成真的了嗎?
從今天起,我要和我的小垃圾袋做永遠的好朋友。你呢,要不要和我一起,給我們的城市多添一份干凈,少一點垃圾?畢竟,“美麗中國”的故事里,可不能少了我們小小行動者的身影呀!
總策劃 :唐 宇
主編: 謝可軍 蔡宇華 舒麗娟 彭 勃
編輯 :楊 菲 陶 佳 劉文馨 李 巍 陳 鳳
美術編輯 :陳思思 陳秀平 章楊梓昕
校對 :傅衛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