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當一簇簇夾竹桃綻放時,那抹倔強的粉暈總是讓人想起敦煌壁畫里反彈琵琶的飛天——柔曼的枝條是飛天的水袖,細密的花影是飄舞的瓔珞。季羨林先生筆下“花影迷離”的景致,正演繹著新的傳奇。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夾竹桃,來探尋它美麗背后的奧秘。
夾竹桃是夾竹桃科的一種常綠直立大灌木,是城市常見綠化樹種。因為葉像竹葉、花像桃花而得名,我們不難想到它既有竹葉清雅之姿態,又有桃花拂面之綽約。
但其實夾竹桃美麗的外表下暗藏玄機,它全株有毒,即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果將它的枝條折斷,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也是有毒的,含有強心苷類物質,如果誤食,對我們的消化系統和心血管系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如此看來夾竹桃危險重重,那為什么它會被廣泛種植呢?
我們最先想到的是觀賞價值,“桃花夭紅竹凈綠,春風相間連溪谷。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這便描繪的是夾竹桃花紅葉綠,分外宜人的景致。但其實這是它最不起眼的優點。夾竹桃在生態環境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它的蠟質葉片是會呼吸的濾網,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屬顆粒等污染物具有顯著的吸附能力。這是因為夾竹桃葉表面粗糙度較高,上表面有規則的半圓形突起,下表面氣孔凹陷且面積較大,有助于顆粒物的附著。同時它還有著防風固沙的作用,能夠抓牢土壤,減緩水土流失。夾竹桃對土壤也有著較強的適應能力,在輕堿性土壤環境下也可以正常生長。同時智能監測系統通過物聯網傳感器實時檢測種植區域花粉擴散濃度,它的毒性不再是潘多拉的魔咒,為我們筑起了生態安全的屏障。
這大概是你第一次為夾竹桃感到如此贊嘆,但我相信不會是最后一次。“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夾竹桃不僅是城市綠化的“天然濾網”,更在防風固沙等領域發揮關鍵作用。這種迷人且危險的植物,正在用科技重寫基因密碼,為美麗中國的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查看原文點擊https://www.cenews.com.cn/media-article.html?aid=28672&mediaID=1534
欄目策劃:舒麗娟
作者:鄧睿婷
編輯:陳鳳
初審:陶佳
復審:舒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