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與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意識,2025年,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色衛士下三湘主題實踐活動暨“世界讀書日”征文活動?;顒庸舱骷阶髌?400余篇,作者們結合自身環保實踐及身邊事例,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刻感悟,情感真切,富有深度,現對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示。
初中組
草木光陰,人間清歡
文/左芯源(衡陽市衡南縣車江聯合學校車江中學) 指導老師:寧倩
每一片落葉都是大地的信箋,每一縷炊煙都是人間的詩行,我們終將明白,所謂守護,不過是以溫柔償還自然的饋贈。
——題記
遠山在薄霧中若隱若現,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畫。晨露還掛在狗尾巴草上時,村莊已經蘇醒。炊煙從青瓦屋頂裊裊升起,與山間的嵐氣交融在一起。這里是衡南縣的一個小山村,我的生命最初與土地相遇的地方——我的家鄉。
村口的老樟樹是村莊的魂。它的樹干粗糲如歲月刻下的碑文,樹冠依舊蒼翠,在四季的風里沙沙作響。春日里,它新發的嫩芽像無數小小的手掌,托舉著陽光;夏日里,它的濃蔭是鄉親們納涼閑話的天然涼亭;秋風吹過時,它抖落幾片黃葉,像撒下金箔;到了冬天,它沉默地站立,枝干如鐵,銀裝素裹,守護著村莊的夢。樹下的螞蟻、樹梢的鳥雀、樹皮間的甲蟲,都是它的住客,它靜靜佇立,見證著光陰的流轉。
樟樹不遠處,是層層疊疊的油菜花田。每年春三月,金黃的浪潮便從山腳一直漫到村口,仿佛太陽把最明亮的光輝都傾倒在這里。花開的時節,整個村莊都浸在蜜一樣的香氣里,成群的蜜蜂在花間忙碌,蝴蝶翩躚,連風都染上了甜味。小時候,我總愛鉆進花田里,讓金色的花粉沾滿衣襟,像披著一身細碎的金屑。花謝之后,青嫩的菜籽漸漸飽滿,農人們彎腰收割的身影,在夕陽下拉得很長很長。這片土地從不辜負勤勞的人,只要你肯彎腰播種,它就報以金黃的饋贈。
村后的小溪從山澗流下,水清得能看見底下的鵝卵石和游動的小魚。溪邊有幾株野生的樟樹苗,不知是哪只鳥兒銜來的種子長成的,它們的葉子在陽光下泛著光澤,風吹過時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夏天的傍晚,螢火蟲會在溪邊的草叢里亮起星星點點的光,與天上的銀河遙相呼應。爺爺說,這些螢火蟲是土地健康的證明,它們的出現,意味著這里的山水依舊純凈。
后山的竹林是風的琴弦。春雨過后,新筍破土而出,帶著泥土的芬芳,而竹林邊的空地上,野花肆意生長,蒲公英的種子乘著風遠行,狗尾草在夕陽里搖曳,像大地柔軟的筆觸。村里的老人們采筍時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傷了竹根?!傲舻们嗌皆?,不怕沒柴燒?!彼麄冇米顦銓嵉脑捳Z道出了最深刻的生態哲理。去年回鄉,我看見李阿婆在院子里種了幾株城里人追捧的蕨類植物,她說,這些野草能凈化空氣。原來最樸素的生態智慧,就藏在老人們的一言一行中,這種對自然的敬畏,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智慧。
奶奶的小菜園里,總有一些不期而遇的“訪客”——或許是風帶來的野花種子,或許是鳥兒銜來的漿果??伤龔牟话阉鼈儺斪麟s草拔除,而是任由它們生長。秋天來時,這些野生的植物會結出紅艷艷的果實,引得麻雀和山雀爭相啄食。她常說:“土地有自己的道理,我們只是借住在這里的客人?!边@種謙卑的態度,讓我懂得了人與自然最本真的關系。
我總會想起故鄉的樟樹、油菜花。那些與自然朝夕相處的日子,教會了我最珍貴的一課:美麗中國,不在遙不可及的遠方,而在我們珍惜的每一寸土地,呵護的每一個生命里。當我們學會像老樟樹一樣扎根,像油菜花一樣綻放,像溪水一樣流淌,我們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詩行。而每一個守護自然的行動,都是在為這首永恒的詩篇添上一個動人的韻腳。
總策劃 :唐 宇
主編: 謝可軍 蔡宇華 舒麗娟 彭 勃
編輯 :楊 菲 陶 佳 劉文馨 李 巍 陳 鳳
美術編輯 :陳思思 陳秀平 章楊梓昕
校對 :傅衛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