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麗中國,志愿有我”,為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紐帶作用,自2020年以來,湖南“綠色衛士”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連續5年開展“小額資助”活動,為凝聚生態環境保護合力、提升湖南生態環境質量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助力美麗湖南建設,發揚志愿服務精神,新湖南客戶端推出《綠色衛士下三湘》專題報道,記錄志愿服務推動湖南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進展,見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8月26日,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飲水惜源”志愿服務團響應湖南省“綠色衛士”下三湘號召,將專業實踐與生態保護深度融合,在長沙靳江河段開展水質檢測與動態監測專項活動,以科技之力守護母親河生態脈搏。
專業設備賦能生態診斷
夏日的靳江河畔,身著統一橙色志愿服的師生們架設起便攜式水質檢測儀,對溶解氧、氨氮、pH值等關鍵指標展開現場檢測。環境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王亞文手持多參數檢測儀介紹:“我們采用分層取樣監測法,既能反映表層水體狀況,又能捕捉潛在污染梯度變化。”現場生成的實時數據通過移動終端同步上傳至“綠色衛士”大數據平臺,為流域治理提供精準依據。

生態科普浸潤社區民心
監測間隙,團隊師生們向沿岸居民發放自編的《家庭護水36計》科普宣傳手冊,用pH試紙對比展示不同洗滌劑的環境影響。社區的劉阿姨在志愿者指導下完成簡易水質測試后感慨:“這些年輕人讓我明白了,保護靳江河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水杯子。”

此次行動累計獲取有效數據樣本6組,標記潛在風險點1處,直接影響社區居民200余人。項目指導老師李勇表示:"當我們把試管中的數據轉化為守護行動時,書本上的專業理論就真正有了溫度。"這支年輕的生態綠色衛士隊伍,正用專業與熱忱在湘江流域書寫著新時代的青春環保答卷。
作者:王丹、李勇
欄目策劃:楊菲
項目執行:舒麗娟、彭勃、肖靜、楊楊、王璽瑾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