浯洲島林木蔥郁,是鳥類南來北往的“加油站”。9月以來,祁陽市護鳥營志愿者協會的李順秀、劉國生、蔣宜興等志愿者在浯洲島徹夜值守,守護南遷候鳥的安全。
祁陽護鳥營志愿者協會成立于2018年3月,從最初的2名護鳥員發展到如今的189名,并帶動1000多名志愿者參與,建立了市、鄉鎮、村三級護鳥組織和22個候鳥保護監測站,志愿者輪流在監測站和178個重點區域巡護。
巡護監測:守護遷徙通道
在林業部門指導下,護鳥營成立了多支“護飛行動隊”,每周巡視林地、山頭、田間、水庫等區域,及時記錄鳥類信息。志愿者深入候鳥主要停歇地和傳統遷徙通道,清理非法獵捕工具,制止盜獵行為,并與林業部門建立信息共享和線索移交機制。
協會配合野生動物保護站對候鳥種類、數量和遷徙動態進行科學監測,為保護提供第一手數據。夜間等重點時段,志愿者加強巡查力度。志愿者郭穎說:“我們每周都會去各鄉鎮村尋找候鳥聚集的地方,通過樹林特征和地上鳥糞等線索判斷候鳥位置,一旦發現就立即聯系當地志愿者共同守護。”
宣傳教育與救助:播撒愛鳥理念
志愿者們不僅是行動隊,更是宣傳隊。他們走進遷徙路線周邊的村、社區,開展候鳥保護“敲門行動”,通過發放宣傳冊、舉辦講座等形式普及保護知識和法律法規。同時利用社交媒體、本地論壇發布護鳥倡議,展示巡護成果,講述候鳥故事,營造“愛護候鳥、人人有責”的社會氛圍,從源頭上遏制盜獵行為。
一旦發現受傷、生病或落單的候鳥,志愿者立即啟動救助機制。他們在棲息地附近設置簡易投食器,加大巡邏力度。林業部門對核心志愿者進行鳥類救助培訓,協會建立與市野生動物救助站的快速聯動通道,確保受傷候鳥第一時間得到專業救治。至今已救助夜鷺、猴面鷹、貓頭鷹等野生鳥類13只,康復后均擇機放歸自然。
聯合執法:斬斷非法鏈條
護鳥營配合森林公安、林業局、市監局等部門開展保護活動和打擊非法捕獵販賣鳥類聯合行動,織就多環節、全鏈條的立體防護網。志愿者對涉鳥類案件線索認真排查,做到發現一起、打擊一起。至今共摸排案件線索34條,重點人員31人,刑事立案1起,行政立案4起,抓獲違法行為人5人,收繳鳥類等野生動物26只,禁獵工具49件。
一位資深志愿者動情地說:“每年這個時候,聽著天上候鳥的鳴叫,我們就知道‘老朋友’來了,守護它們安全過境已成為我們的習慣和使命。”祁陽市林業局負責人表示,志愿者的無私奉獻是政府保護力量的重要補充,“政府+志愿者+社區”的協同護鳥模式,有效織密了候鳥保護網,讓祁陽的千年鳥道成為安全的生命通道。
祁陽市將民間熱愛自然的力量有效組織起來,轉化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強大動能,這是生態文明建設在祁陽的生動實踐。
作者:劉得花 楊確橋
來源:永州日報(電子版)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