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與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意識,2025年,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色衛士下三湘主題實踐活動暨“世界讀書日”征文活動。活動共征集到作品2400余篇,作者們結合自身環保實踐及身邊事例,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刻感悟,情感真切,富有深度,現對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示。
初中組
探尋自然密碼
文/鄧雅智(長沙外國語學校) 指導老師:肖婷
室內寂靜無聲,我伏在窗前正枯燥地看著生物書,忽然微風輕拂,帶來了翠竹的清香與池畔的泥土芳香。窗外,綠竹隨風搖曳,游蝦在池中若隱若現。我關上了生物書,決定去現實中了解它們真實的樣貌。
第一站便是半畝的龍蝦池。我們做好準備后,把系著豬肝的竹竿甩入池中,開始耐心等待。有時吹起一陣風,池面泛起漣漪。龍蝦接連上鉤,甚至還“一餌雙蝦”。釣完蝦,不知哪個提議說要下水,我看見水中有蟲,猶豫半天才下去。水池內的淤泥算得上天然的按摩機,在里面走起來十分舒適。忽然我的腳碰到了硬物,抓上來一看,原來是龍蝦。我仔細地觀察著它的結構:身體主要分為頭胸部和腹部兩大部分,一對大螯鋒利無比,腹部有腹足,尾扇由尾肢和尾節組成。我不禁問道:“它們這些結構都有什么作用啊?”一個熱心的農民回答道:“它們的大鉗主要用于捕食、打斗和挖掘。腹足可以幫助它們行走和游泳,尾扇可以劇烈擺動實現彈射逃生。你別看它這么容易釣,它的身體結構可是經歷千百萬年的演變呢!”望著龍蝦,我陷入深思:大自然仿佛是一個歷經風沙的劇場,千百年來多少生物演變在這兒上演,大自然運用它的智慧,構成了世間的萬紫千紅。而龍蝦,在這漫漫長路中的沉淀,應是那堅硬的外骨骼和它的百般本領吧!
移步幾十米外,仿佛又是另一個世界。山腳翠竹成片,深入其間,感受到了什么是“深林人不知”的意境。放下竹簍,周圍的一切盡收眼底。晨霧蔓延至竹林的每一個角落,似是一層無形的輕紗。筍衣的絨毛上掛著晶瑩的露珠,一點點匯聚成細流,滋養著嫩芽。“當心!”同行的人不知誰喊了一聲。前面枝莖的“利刃”正捍衛著紅寶石似的果實,形如枯枝的黃精在地下埋著人參般的塊莖,腳下普普通通的野蕨嫩芽也暗含著螺旋的數學之美。當我們掰開竹筍的瞬間,清脆的響聲如治愈的音樂,剝開筍衣觀察結構,這又何嘗不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體現?空心分節的設計、斷面滲出的清甜汁液,是筍子貯藏水源的寶庫。
當太陽升起,晨霧被蒸融時,我們滿載而歸。那起伏的綠色波浪,似乎在向我們揮手告別。我想,大自然的秘密與瑰寶正藏在池中龍蝦一次次的擺須,竹林綠葉沙沙作響間。山風掠過發梢,隨風而擺的綠植,皆是一次次探尋大自然的見證。自然好比一座萬經樓,生物的源起和奧妙,皆出于它那智慧的雙手。書上再古老的文字,也終究比不上它深遠的奧秘。真正的珍寶,永遠藏在天地書之間,等待著人們一次次發現與探尋。
總策劃 :唐 宇
主編: 謝可軍 蔡宇華 舒麗娟 彭 勃
編輯 :楊 菲 陶 佳 劉文馨 李 巍 陳 鳳
美術編輯 :陳思思 陳秀平 章楊梓昕
校對 :傅衛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