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與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投身美麗中國建設的積極性,有效提升公眾生態環境意識,2025年,在湖南省生態環境廳的指導下,湖南省生態環境事務中心開展了“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綠色衛士下三湘主題實踐活動暨“世界讀書日”征文活動。活動共征集到作品2400余篇,作者們結合自身環保實踐及身邊事例,以細膩的筆觸表達了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深刻感悟,情感真切,富有深度,現對部分優秀作品予以展示。
高中組
故鄉初夏的雨
文/屈志林(岳陽市岳陽縣第三中學) 王德保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泵⒎N剛過,兩場初夏的雨,像鴉群掠過,投下一大團黑色影子,籠罩在故鄉岳陽黃沙街的原野。風推動著雨幕,雨滴輕柔地親吻著富饒的土地。雨中的稻田,如同一幅富有生機的水彩畫,晶瑩的雨滴掛在翠綠的稻葉上,熠熠生輝。
故鄉的夏雨,濕潤里飽含著泥土的味道和稻谷的清香。雨過天晴,溫度略有下降,空氣中充滿著沉悶與潮濕,這種特殊的感覺,勾起無限的思念和遙遠的回憶。此刻,鄉愁像一壇陳年的老酒從記憶里飄來,兒時的一件件往事瞬間涌上心頭,讓人思緒萬千。
故鄉盛產茶葉和竹子。茶葉是著名的岳陽黃茶,泡出來的茶色淡黃而清澈明亮,回甘清爽。家鄉的竹子常被劈成竹篾,竹篾是編制燈籠和涼席的材料,質地柔軟且富有韌性。落夏雨的日子,巧手的人們會把砍回來的竹子,找個淋不著雨的地方,按尺寸劈成一段段竹篾備用,然后編制。人們會在炎熱的盛夏鋪上剛編的涼席,涼涼的且散發著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至今想起仿佛還能聞到那淡淡的席子味道。
淅淅瀝瀝的雨敲打著房檐。年邁的爺爺常坐在通往后院的過道的斑駁木椅上,將一條條竹篾編成燈籠,既好看又耐用。可惜爺爺已離開我們一年了;我也再沒有提過他做的燈籠。初夏的雨夜,我總能夢見爺爺坐在木椅上編燈籠的場景,他嫻熟地編織著,偶爾停手歇息,便瞧著雨出神,眉間皺起細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忽然察覺我的目光,他轉過頭,眼角漾開笑意,連那些皺紋也舒展開來。
家鄉的夏雨是多愁善感的。清晰記得八歲那年,我離開家鄉的那天,也是下著連綿的夏雨。臨出門前,我一再叮囑爺爺不用送我,可當我和媽媽拉著手快走出村口時,我回頭望去,發現爺爺頭戴斗笠腳穿雨靴,孤零零地站在夏雨中,遙遠目送著我。那一刻,我的眼淚伴隨著夏雨,從臉上滾落。如今,每逢夏雨飄零的季節,我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爺爺,想起離別的場景。
家鄉的夏雨又是歡聲笑語的。童年時的夏雨總是匆匆而至,又急急地離去。雨后陽光高照,農田上空現出淡淡的彩虹,像是大自然在蔚藍的天幕上揮灑的調色盤。雨水滋潤著每一寸土地,綠色的稻浪隨風起伏。孩子們穿著五彩斑斕的雨鞋,在泥濘的小路上歡快地奔跑,不用抬頭也能瞧見彩虹。我和伙伴們相約前往村邊那片剛被雨水淋濕的沙地。那里,一座座小山似的沙堆,是我們童心蕩漾的樂園。我們揮動小鏟,挖出一個個沙洞,然后相繼鉆入,感受著沙粒從身上滑落的樂趣。我們躲在沙洞中,望著天空的藍,聽著遠處村莊的狗吠,感受著故鄉初夏雨后獨有的清新。雨水浸濕了沙堆,也浸潤了我們的童心。
玩耍時總是忘記回家吃飯,每次都是母親站在屋門口,喊上七八遍我才能回過神來,這時候往往衣服褲子滿是泥點和沙子,結果就是挨上母親的一頓臭罵。田埂上,幾位農人蹲在那里,一邊抽著旱煙,一邊談論著今年的收成。初夏的夜風,夾帶著雨后泥土的芬芳,拂過每一張汗涔涔的面龐。樹下,村民們聚在一起,談論著家常。不時傳來幾聲爽朗的笑聲,打破了夜的靜謐。月亮悄悄爬上天際,灑下溫柔的銀光,映照在老槐樹的樹葉上,增添了幾分清冷。那段時光,簡單又快樂。小孩在雨中嬉戲,在沙洞中筑夢;大人在雨后微笑,在田埂上談夢。在故鄉的初夏雨中,這一切留下了永恒的記憶。
文人能借助筆墨抒一己之懷,但我卻只能借著雨回憶著過去,又被點點滴滴的雨絲清洗,空氣中依然彌漫著那泥土的氣息。同樣的雨,依舊會落在故鄉老屋旁那棵已經長大的楊梅樹和略顯破舊的老屋上,滴答滴答的雨聲,那是我思鄉的思緒。
夏雨如訴,絲絲涼意,讓人清醒,也讓人揀拾著過往的點點滴滴,或苦澀或甜蜜。
總策劃 :唐 宇
主編: 謝可軍 蔡宇華 舒麗娟 彭 勃
編輯 :楊 菲 陶 佳 劉文馨 李 巍 陳 鳳
美術編輯 :陳思思 陳秀平 章楊梓昕
校對 :傅衛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