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美麗中國,志愿有我”,為充分發揮志愿者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紐帶作用,自2020年以來,湖南“綠色衛士”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連續5年開展“小額資助”活動,為凝聚生態環境保護合力、提升湖南生態環境質量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助力美麗湖南建設,發揚志愿服務精神,新湖南客戶端推出《綠色衛士下三湘》專題報道,記錄志愿服務推動湖南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進展,見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8月28日上午,在寧鄉市河小青行動中心響起清脆的童聲,一場別開生面的環保實踐活動正在這里開展——"美麗中國 志愿有我 綠色衛士下三湘"——《打造生態科普基地 守護美麗示范河湖》項目之垃圾分類知識宣講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50余名學生參與,旨在通過沉浸式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協會公益講師以“寧鄉市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為切入點,通過展示堆積如山的垃圾山照片,結合河道污染、土壤退化等真實案例,引導大家思考:“如果這些垃圾得不到妥善處理,我們的未來會變成什么樣?”“垃圾將會占領我們美麗的公園。”“小鳥們會把垃圾當成零食吃掉。”……孩子們踴躍發言,積極參與討論。
在 “保護環境我可以做什么” 環節,孩子們的創意層出不窮:“用舊衣服做環保袋”“把快遞箱改造成收納盒”“喝完的牛奶盒洗干凈回收”…… 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方案,展現出對環保實踐的熱情。

垃圾分類比拼游戲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學生們分成小組,將各種塑料瓶、廢電池、果皮等物品的“垃圾圖示卡片”,分別投入紅、灰、藍、綠四色垃圾桶。有的孩子踮著腳尖仔細核對分類標準,有的圍在一起討論 “廢電池該放紅色有害垃圾桶”,遇到困惑時還主動向老師請教,現場滿是專注與活力。
“在垃圾分類桶里挖呀挖呀挖,什么樣的垃圾回什么樣的家……”在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唱起改編版《垃圾分類回家》,歡快的旋律搭配朗朗上口的歌詞,將垃圾分類規則深深印在孩子們心中。此次活動以趣味形式讓環保理念走進童心,也為 “綠色衛士下三湘” 志愿服務注入了青春活力。
欄目策劃:楊菲
項目執行:舒麗娟、彭勃、肖靜、楊楊、王璽瑾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陳鳳
校對:廉治齊


